1)第50章 鬼神之论_诸天从神探狄仁杰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0章鬼神之论

  “殿下,老臣听闻,太平公主为了解决宫中闹鬼之事,将国师王知远推荐给了皇帝。”

  狄仁杰试探着说道:“王知远曾在殿内怒斥鬼祟,帮皇帝暂时摆脱了梦魇.”

  王知远是隐修于深山的道士,又是太平公主一手推荐,皇帝亲封的国师。

  而安王自幼投身道门,更是被世人称作“道痴”。

  狄仁杰很想知道,为何同样身在道门的两人,对鬼怪之事的看法却如此大相径庭!

  “哈!”沈忧之闻言,哂笑道:“王知远之流,不过是谗言媚上的山野邪修,懂得什么道学?

  最多翻了几篇典籍,学了点坑蒙拐骗的话术,也敢妄言称道?”

  对于王知远这等妖言惑众的谄媚之徒,沈忧之毫不留情地出言讽刺。

  道学,是道家之学。

  道家也并不等于道教。

  道家是一种学术流派,研究的是自然与哲学。

  道教是一种偏实用主义的宗教,主要是教人如何炼丹服气、修炼养生,至于理论研究只是顺带的旁支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佛道辩经,道教总是输的一败涂地。

  因为佛教更偏理论,对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很深,理论也十分完善,各种术语和概念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。

  而道家,自老、庒之后,理论发展十分缓慢,尤其自葛洪之后,外丹派大盛,各个都在钻研怎么炼丹炼药、得道长生,全都往实用主义发展,很少有专研理论的道学家了。

  换句话说,现在道教的主流是教人怎么炼丹、怎么服气、怎么做才能成仙,至于为什么这样能成仙,缺乏理论支持,只能以前人的事迹传说作为论据。

  而佛教则不然,它可以一股脑地抛出许多概念,类似于“善有善报”、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”等等,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你要这么做。

  不管所谓的来世和业报是真是假,至少它可以自圆其说。

  一个实用主义为主流的道教,怎么可能在辩经这种口舌之争上斗过佛教?

  至于说到底是佛教好还是道教好,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,就像问是男人里面好人多还是女人里面好人多一样。

  任何一个群体里,都有好人和坏人。

  用群体来判断个人,或者用个人来代表群体都是错误的。

  这样只会带来偏见。

  做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话,自然也得不到客观公正的答案。

  而且,道学与道教、佛学与佛教本身就是不同。

  道教里的道士未必都懂道学,佛教里的和尚也并非个个精通佛法。

  任何学问,当它成为一门教派的时候,为了适应社会发展,为了吸纳信徒,必然会不断地朝着社会大流的方向发展。

  因为不这么做的,都已经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了。

  但这样做的问题也很明显,就是人员良莠不齐,而且发展得越快,整体素质降低得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we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