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九章 大元新篇_回到原始社会当村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织布机上首先得有经线,这是我所知道的,但难就难在经线是怎么一分为二的——分组的技术是核心。

  我和土鲁先做了一个矩形的木框,长1米5左右,宽70厘米左右,竖直摆放,下面用木制三脚支撑。在木框的上下两边用陶片刀刻出许多均匀的细槽。

  我亲自来完成这个刻槽的工作,力求作到既细又均匀。每厘米长度上,大约有六个槽。

  另外再做两块80厘米长的薄木板,在其中70厘米长度上刻了许多小孔,分前后两排,以保证在每厘米上有三个孔。

  纺好的麻线先将一头拴在木框下面的边框上,另一头一部分拴到上边框,一部分线拴一块穿了孔的板上,这样经线就分成了前后两面,交叉固定,保证前一面的经线和后一面的经线两两相邻间隔,

  再将后一面的经线每一根穿过前一面的经线间隙,都拴到另一块薄木板上的孔里,这样把薄木板板提起或放下,前后的经线就交换一次位置。

  纬线就简单了,用一个陶梭带着麻线在两个不断变换位置的经线面中穿过就行了,为此我特地要求土土烧制了几个釉陶梭,以减小磨擦。

  同时做了一块木板用作砍纬刀——每一根或几根纬线穿过去以后,用来使劲砍一下纬线,使织出来的布密实。

  但这台织布机不是很完善,得要两个人同时工作,看来以后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。

  但在五天之后,第一块长一米2左右,宽65厘米(按大元米,因为不知道从大元到格林威治天文台的路怎么走,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委员们的祖先们在欧州哪个山洞里,只好先采用大元米了。)的麻布出现在我面前时,还是忍不住狂欢了一把——不为别的,这个冬天有内裤穿了!(汗!)

  这还是已经入秋了,要是到了明年春夏,看我弄一套“纯天然麻布休闲装”出来,那还不得在族里瞪掉多少眼珠子!

  但前几块布一直没舍得用来做内衣,而是做了一面大旗,上书“大元”二字(用的是大元字,我自制的毛笔),挂在了宗庙门口广场上新树起的旗杆上。

  从此我要求每天早上骑兵操练和工作之前,都要到广场上来,在猛烈的鼓声中把旗帜升起,再高呼三声“大元”,才能去做其他事——木青曾经一段时间认为我搞那么多花样就是为了这面旗,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没有“鲨鱼”来得敏锐。实际上“鲨鱼”是在我们族里除了我们家以外第一个用麻布做衣服的人。

  但那是第二年的事了。

  我还没来得及谱写“大元族歌”,我想“大元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在近些年肯定是成立的,但五线谱或者简谱对木青实在是太难了一点。

  这项工作就以后再说了。

  同时也因为秋收到了。

  今年的秋收我下了大本钱。

  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we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