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250.来吧,未完的待续_求求了,快回家练琴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无疑贝多芬的公开发行的三十二套钢琴奏鸣曲贯穿着他的一生。

  一个带着渴望从波恩来到维也纳的年轻音乐家,初入社会,面对一片繁花似锦,想要证明自己,可以理解。

  他努力创作,但并没有立马得到风潮的青睐。

  随后便是八年蛰伏,或许每一个成功背后都离开这样一段时期。

  必须停下一会儿脚步,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。

  在第七首之前,人们只是看到了一个钢琴技术高超,但在作曲方面还显生涩稚嫩、作品中不时出现海顿莫扎特影子的路德维希。

  直到第八首悲怆。

  这首以独特戏剧效果着称的钢琴作品一经问世,路德维希化身贝多芬,在艺术之都拥有了一席之地。

  从1792到1800,八年隐忍,八年奋斗,随着月光降临,三十岁的贝多芬成为了维也纳公认的音乐大师。

  如果悲怆和月光代表着一个毛头小子从初出茅庐到名誉天下,那么告别和暴风雨就代表着一个成年人对社会的思考。

  人到中年,贝多芬的作品也趋向于成熟,追求更宏大的结构和主题表达。

  此间问世的作品中,人们将告别暴风雨和热情称为贝多芬的中年三部曲。

  所以暴风雨和告别都悉数登场了,那么又怎么该漏掉热情呢。

  钢琴旋律如火一般的勾勒着饭后的餐桌,李安已经坐到了客厅的钢琴前。

  他背对着镜头,双手隐于身前,于是无从考证此刻的音乐是否来自他正起伏的身躯。

  然而考证已无太多意义。

  空无一人的餐桌上,只剩一片沉默的残羹剩渣。

  关于生活与梦想,有的人说的多一些,有的人做的多一些。

  次于沉默,最接近于表达出不能表达的,就是音乐。

  赫骨利的话在这刻像是对银幕构图的最好诠释,也是对现场观众情绪的精确描述。

  那道纤细的身影走进画面将桌上的残餐碟碗快收走。

  镜头没有随之离去,片刻后,画面隐约传来碗快落入水池的碰撞音。

  人们仿佛在下一秒看到了水龙头被拧开的景象。

  生活的噪音和音乐的乐音交织,为冬日的都市夜色点燃了一丝别样的光彩。

  画面一转,一路夜色风光从观众的眼前疾驰而过。

  一行字幕出现。

  ‘晚饭后到睡觉前,李安通常会根据情况练习一到两小时钢琴。’

  再没有过多介绍,镜头最终定格在茫茫夜空。

  直到热情第三乐章的钢琴旋律也渐渐消失在夜色中。

  曲子不该在这里结束,观众们也没有听够。

  然而李安的一天确实就这么过去了。

  太平静了。

  平静到甚至有一些观众觉得好像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。

  就这么结束了。

  心里空唠唠的。

  总觉得好像少了一些画面,哪怕再来两行字幕也好。

  大屏幕不受人为意志的操控,渐渐的暗了下去,连同整个音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we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