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七章 新选择_食堂系统援助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去脉:河西的共党派出了工作队,和晋省的牺盟会搭上了线,还得到了二号军头孙省长的协助;不论是谁,只要去现场捧场,就有白粥吃;若是有手艺的报名替八路干活,就有东西拿,八路负责解决工作,还有家人的住处。

  这个手艺——主要指的是生产技能,八路显然很青睐王司炉这样的铁路工人,对提出“回家想想”的他也发了一纸袋的油糕。

  那我这样的炼铁车间技工行不行?

  “当然成!怎么,老弟你也想去?”王司炉指挥着在场的几个人把桌子收起来,他的旗子拖出一个木头箱子,开始在里边挑挑拣拣,准备找出一些必须要带走的衣服,打成包袱。显然,虽说“考虑一下商量一下”,但是自己这个老朋友明显已经做出决定了,“要不要我明天和他们说道说道?你也去看看情况。”

  “老王,那……去的人多么?”

  “多!不是那些当兵的,早乱套了。”

  王司炉显然有点儿得意,他现在可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,占据了见识上的优势,“八路在那当街口啊,支起了一个大锅!里边摆满了油,边上一排厨子,就在那儿揉面拌面,一个个面团,和掏了兔子洞似得,就往油锅里跳。那味道,能飘出好几条街。另一边,就是煮粥的,白花花的大米就往锅里倒,哗啦哗啦响。”

  “来讨粥喝的闲汉也不是没有,他们也给,一人一碗,不多也不少,想再吃就得再排队。拿了人家的东西,不管咋样,你也总得说句吉利话,这一来二去,人就多了。我轮到吃粥,可快要半个钟了。”

  他说的眉飞色舞,精神极了。

  “我和你说啊,那排队的人,都能转出一里地去。八路说,他们那边正在造新厂呢,缺技工,缺大班,也缺劳力,去那儿上工,工资是月结的,不过工头,直接给你个人;生病了,八路也给你治;如果家人也想干点儿啥,他们也安排。

  “据说他们的新厂也不必晋阳这儿的差,保晋铁厂都要搬了过去。”王司炉想了想,肯定道,“之前散步那次,咱们不时选了康有德当咱们的代表吗?就是毛纺厂的那位,咱们的公会总书记。他说这事儿不假,他能打包票。”

  “有他作保,不少人当场就签了字,领了糖和油糕。八路说了,如果要带家眷去的,还给安家费。城门外边就停了他们的马拉大车,凑够一批,就走一批;还有些人,是整班整组一起来的,把自己吃饭的家伙事儿都拆了来。八路就把这些人和家伙事儿装上火车,往风陵拉——这不,我这身板子,就能派上用场了。”

  杜友林沉默了,这样的条件,的确很好——实话说,他不需要家里人出去工作,也不指望厂子里出钱给自己治病,八路给分配住处,肯月结工钱,不被工头克扣,就已经是相当棒的条件了。

  不管如何,去看看总是可以的。杜友林思肘着,看看总没问题,再次,吃完粥,拿一包甜油糕总没问题。

  八路这么有钱,总能给我口吃的吧?

  虽然说最初的想法,并不是那么高尚和无私,但是杜友林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。

  作者的话:关于老稿子,其实随着前边重写和后边剧情的对接,使用频率会越来越高的。不过,在老剧情里边我会尽量多细写一些之前略过的东西,或者进行改写。如果到之后开始连续用旧稿子的战役部分,我就加快更新速度。

  只不过,要离开自己熟悉的晋阳厂,去一个几乎是陌生的地方。他还是有点儿犹豫,这意味着几乎和过去所有的东西告别,重新开始。

  不过,看到刚刚吃饱的,又活泼起来的半大小子,以及大着肚子的老婆,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太多选择——而八路,或许能让自己重新拿起钢钎,和那致命而伟大的铁水炉子打交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ewe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